蓮霧樹的哭泣

作者:李曼韻

『當我們種樹時,同時也種下和平與希望的種子。』
 --
2004 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薩(Wangari Maathai)

  [第一頁]  [第二頁] [第三頁[孩子的話1]  

2007  夏 砍成這樣,真令人難過

漏網之魚 死裡逃生-----祝福它有長大的機會

   與垂死的鳳黃木一起加油吧

希望 早日再見丰采

大部分的人會說:「沒這麼嚴重吧,不過是幾顆蓮霧樹」,甚至也有人連校園的蓮霧樹不見了也沒知覺。這就是教育的盲點,基測不會考的東西,沒有價格的東西。我想問的是:「砍樹代表什麼?」「非砍不可嗎?」砍了之後,除了每年某段時間不必掃蓮霧之外,還有什麼好處呢?吸引蜜蜂、蝴蝶來採蜜、傳粉的花朵不見了,誘惑鳥兒來飽食一頓的「餐廳」消失了,上操場會比較美嗎?全球暖化的議題持續發燒,種樹都來不及,這幾株堪稱局部校史的老樹,學校竟然砍得不痛不癢、理所當然。一棵樹一年可以生產多少氧氣?可以用掉多少公斤二氧化碳?可以等同多少噸冷氣的遮蔭效果?砍樹的人知道嗎?少吹一點冷氣、少開幾排電燈固然重要,讓大樹存在,才是幫忙解決二氧化碳問題的根本之道。

下課鐘聲響起,下操場運球聲音不斷,那是屬於活潑好動孩子的世界,仍然有徘徊水池邊的,張望天空或大樹的,除了球場,這個學校也需要有其他的天地與空間。

隔天中午,接到一份該班孩子的大作,我一讀再讀,悲憤之心稍稍釋懷。感念有人與我一起,為綠色精神默哀。

(註)已徵得學生本人同意,將他的作品一並上傳。[下一頁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