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念概述
一、「全人發展」的生態教育
(一)「全人發展」的教育理念
德國哲學家康德說:教育就是要把人教成「人」,面對當前「去人性化」的學校教育危機,北政國中一直努力實踐全人發展教育理念。「全人發展」教育理念的理論基礎主要是來自「人文主義教育」思潮及「多元智慧理論」,其主張教育應是發揚「人性」,教人成「人」的一種志業;教育的重點不應只是知識,而應是成為一個「人」所要彰顯的「價值」,以及為實踐此價值所需要的「能力」。
(二)拯救「大自然缺乏症」的青少年,為臺灣生態永續發展盡力
環境「永續發展」是當前全球環境保護的思潮與行動,如何透過教育培養具「生態素養」的下一代,是拯救環境危機的根本之道。北政的教師團隊有感於網路數位世代成長下的青少年,習慣與無生命的電子產品為伍,漸漸與大自然失去親密互動,罹患「大自然缺乏症」,在校園不時看到學生殘殺小動物的情形。而現行生態教育課程內容是缺乏統整且零散在各領域,且囿於缺乏充份的教學時間,在教法上仍停留在傳統單向環境知識的灌疏,無法觸及生態教育最核心的態度、價值觀、技能與行動。為臺灣生態永續發展盡力,北政的生物老師於91年課程發展委員會提出:爭取在七年級每班每週加開一節「愛上大自然」的生態教育彈性課程,並將社團時間增為連續兩節,且開設「自然觀察社」。
(三)「全人發展」的生態教育
教育學家盧梭也說: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,我們從大自然得到的遠遠勝過課本給我的,學校頂多學到了常識,而在大自然下我看見義理,讓我對生命有所領略,甚至開悟。「全人發展」的生態教育認為:生態教育的重點不應只是認識昆蟲植物,而是讓學生可以跟生態對話,跟自己的生命對話。其主張帶領學生接觸大自然,重修與大自然親密關係,進而關懷所有生命,是培養學生人之所以為人的「人性」之有效教育方式。全人發展的生態教育推展理念如下: 1.大自然是最好的教育:大自然是一種無言的教育,可讓學生領悟生命的美好與可貴,進而肯定與實踐自己生命的價值意義。 2.關懷生態是有效的品格教育:藉由關懷自然環境中的弱勢物種,進而整個地球環境生態,可有效培養學生高尚人格情操。 3.科際整合的課程設計:生態問題是跨領域的學科,故必需是全校各領域教師共同參與,始能成功。 4.世界觀與鄉土觀的均衡:先強調地區性環境問題,再擴大全球環境問題。 5. 增能賦權的教育策略: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性與主體性,教導學生解決生態問題所需要的「能力」,並给予「參與」環境行動機會。 6. 知與行合一的教育目標:不只是知識的學習,也要運用行為理論設計課程教學,讓學生從對生態的察覺、知識、技能、價值觀與行動聯貫合一。
二、課程架構與實施
為有效推展「全人發展」環境生態教育,從「全人發展」的環境生態教育理念論述的引導,並考量本校各種資源狀況的分析,擬定下列六項推展策略,而從理念、策略、方案內容與目標間之相互關係,見下圖
圖一北政「全人發展」環境生態教育方案推展架構圖
(1)學校環境生態教育政策
透過「深度匯談」收集校務發展SWOT分析資料,辦理發展北政特色共識營,邀請全校教師及家長代表參與討論,採取將學校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發展策略,決定以發展「環境生態教育」為學校特色的政策,並定期瞭解學生學習情形,檢討修正推展方式。
(2)校本課程發展委員會
由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團隊先構思,北政「環境生態教育」學校本位課程的課程發展計畫,並經校本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:配合國七每週三節的生物課,在國七各班每週增加一節彈性課程時間,實施「愛上大自然」生態教育課程教學。學務處的社團規劃小組,決議將社團時間改為每週連排兩節,並開設「生態觀察社」,以利帶學生到戶外做自然觀察。實施生態教育教學後成效卓著,獲得各領域教師的迴響,課發會決議採融入各領域方式延續生態教育到八九年級,且增加「自然寫作」協同教學及跨領域主題統整設計;並發展更多適性發展的生態教育課程,例如:針對七八九年級學習低成就學生開設每週連排兩節「自己種菜自己吃」潛能開發課程,成立「北政山林溪」童軍團,利用每月一天假日舉辦「生態探索活動」。
(3)增能教師生態教學專業
環境生態教育「怎麼教」比「教什麼」重要,北政體認到發展課程絕對不僅於發展出系統的特色課程,在「有形的課程與內容」背後,有「無形的課程精神及目標」,緊緊相扣,形塑成學校課程文化。特別是以強調環境「永續發展」為核心價值以及「解決環境問題」所需核心能力的「全人發展」環境生態教育課程,其實踐更需要靠教師有效教學;因此,我們在發展生態教育課程時,更堅持活化教師教學,才能讓課程目標得以達成。所以,透過無數次正式或非正式的教師教學深度匯談,來激發教師教學新思維的共識。並善用本校從96學年度開始推展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」及「教學輔導教師」的教育政策,突破小校因領域教師人數少不易推展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,系統化規劃本校教師生態教學專業成長活動,並倡導兼顧「副學習」「附學習」的教學計畫,以確保將生態教育融入各科教學。
(4)整體規劃環境生態教育活動
為強化生態課程教學的效果,以及擴大北政生態的對象至全校親師生。各處室開始採取整體規劃學校活動式課程的策略,系統規劃以「體驗探索」方式,來培養生態素養的生態教育體驗探索活動,例如利用段考下午及假日規劃學校九條登山步道舉辦「親近大自然戶外活動」、生態教育校外教學、寒暑生態教育營隊…等。
(5)結合社區自然環境與資源
北政本身就是一所座落在大自然的學校,我們善用學校臨近有一所木柵動物園、三大生活圈(農.教.商)、四種風情(風景.觀光.住宅.保護區)的自然景觀,以及貓空九條登山步道的豐富自然環境。並採「議題結盟」策略,結合社區關心生態保護的團體例如:指南社區發展協會、木柵觀光茶園社區發展協會、政大杉林溪社區複式童軍團、指南宮、樟山寺、貓空茶園、地方耆老、文山藝文中心「優劇場」及荒野保護協會等,共同推展學校生態教育活動。
(6)營造生態校園環境
為支援生態教育教學實施,學校需營生態校園環境,例如(1)規劃植物栽培園及溫室:配合生物課及愛上大自然生態教學所需,召募學生負責栽植教學植物,以利學生觀察、體會植物的生長(2)規劃校園植物教學步道:由生態觀察社學生負責標示校園植物名稱、生態池(3)活化校園荒地,配合「自己種菜自己吃」課程,開墾學校坡坎為「有機蔬菜種植區」(4)爭取經費建置學校「雨水回收系統」及「節能減碳設施」。